现金流量表的定义、结构与编制方法
学习笔记作者:admin日期:2025-09-28点击:14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现金流量表的定义、三大组成部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其作用,同时说明了现金流量表如何通过调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产生,包括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主要编制方式。
现金流量表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三大核心报表之一(另外两个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的三大组成部分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反映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支付给供应商和员工的现金等。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反映企业购建或处置长期资产、对外投资等活动的现金变动,如购买固定资产、出售投资等。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反映企业通过股权或债务融资、分红等引起的现金变动,如发行股票、借款收到的现金等。
现金流量表是怎么产生的
1. 间接法(Indirect Method)
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非现金项目和营运资本变动,还原为经营活动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净利润 + 非现金费用(如折旧、摊销) + 损失 - 收益 ± 营运资本变动
2. 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列示经营活动中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如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支付给职工的现金等。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 评估企业偿债能力
- 判断盈利质量
- 分析企业成长阶段
- 预测未来现金流
总结
项目 | 说明 |
---|---|
是什么 | 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报表 |
怎么产生 | 通过调整利润表净利润 + 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动编制 |
核心作用 | 揭示企业现金生成能力、财务健康状况 |
三大活动 | 经营、投资、筹资 |
编制方法 | 间接法(常用)、直接法 |